分会场报告
1. 作物基因挖掘与分子育种分会场(召集人:马有志 金危危 )
按姓氏笔画排序
照片 | 报告人 | 工作单位 | 报告题目 |
王际睿 | 四川农业大学 | 小麦穗发芽抗性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 | |
王道文 | 河南农业大学 | 小麦优质、耐逆等农艺性状解析与分子改良研究 | |
代明球 | 华中农业大学 | 玉米抗旱与产量平衡的基因组机制 | |
任玉龙 |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水稻谷蛋白转运的分子调控网络 | |
安学丽 | 北京科技大学 | 利用CRISPR/Cas9技术挖掘玉米核雄性不育基因及机理解析 | |
李朝霞 |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| 内质网胁迫响应和RNA可变剪切在玉米耐热中的作用 | |
沈荣鑫 | 华南农业大学 | 籼粳稻杂种优势利用关键性状的遗传机理 | |
张爱民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基因编辑创制小麦矮秆新材料 | |
易可可 |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| 水稻磷素信号调控及平衡 | |
钦鹏 |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| 高温影响水稻灌浆结实的分子机制解析和优良等位基因高效发掘 | |
姚颖垠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小麦加工品质性状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| |
倪中福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多倍体小麦进化和驯化的分子基础 | |
徐洁 | 四川农业大学 | Maize circular RNAs under drought stress: generation and functions | |
康雷 | 湖南农业大学 | 芥菜驯化与多样化的基因组解析 | |
梁成真 |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 | 找回丢失的Beauty Mark基因促进陆地棉杂交制种 | |
董小鸥 | 南京农业大学 |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中进行DNA片段定点插入 | |
董朝斌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株型之体节发育的调控网络 | |
蒋立希 | 浙江大学 | 油菜种子油脂消减基因(SFARs)的功能与基因编辑效果 | |
韩方普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小麦抗条锈及赤霉病新基因挖掘与利用 |
2. 作物种质资源与种业创新分会场(召集人:邱丽娟 赖锦盛)
按姓氏笔画排序
照片 | 报告人 | 工作单位 | 报告题目 |
孔令让 | 山东农业大学 | 小麦近缘植物优异基因发掘与创新利用 | |
叶楚玉 |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稗属植物环境适应性基因组演化机制 | |
伍晓明 |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所 | 油菜现代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基础 | |
刘杰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波兰小麦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| |
汤继华 | 河南农业大学 | 玉米C型胞质不育机制研究与不育化制种技术应用 | |
杨玉花 |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| 大豆杂交种选育与分子聚合育种 | |
吴庆钰 |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| 从玉米干细胞重塑到新品种创制 | |
余泓 |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| 水稻产量核心要素协同调控的分子机制解析 | |
宋伟彬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籽粒灌浆遗传调控与单倍体诱导新基因 | |
陈庆山 | 东北农业大学 | 大豆种子贮藏蛋白亚基特异种质的筛选、鉴定与功能性研究 | |
陈绍江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多作物通用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| |
林忠旭 | 华中农业大学 | 我国棉花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与遗传改良机制 | |
赵久然 |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| 创制新一轮优新种质亲本自交系,培育系列优良杂交玉米新品种 | |
郭伟龙 | 中国农业大学 | 小麦育种材料的基因组资源解析及数据库建设 | |
阎哲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结合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探究大豆根瘤的发育机制 |
3. 绿色丰产高效栽培与乡村振兴分会场(召集人:李少昆 戴其根)
按姓氏笔画排序
照片 | 报告人 | 工作单位 | 报告题目 |
于海秋 | 沈阳农业大学 | 东北花生丰产高效栽培技术调控与应用 | |
王东 |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| 小麦水肥精准调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| |
王克如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 | |
王群 | 河南农业大学 | 气候变暖下升温对玉米生产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| |
任万军 | 四川农业大学 | 四川弱光条件下稻米品质形成及栽培调控 | |
杨武德 | 山西农业大学 | 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对策 | |
吴文革 |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| 江淮水稻丰产优质协同栽培原理与技术关键 | |
吴存祥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| |
张吉旺 | 山东农业大学 | 夏玉米密植高产高效群体特征及其栽培调控途径 | |
张旺锋 | 石河子大学 | 新疆棉花密植高产的光合生理生态与关键技术 | |
周于毅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高光效群体冠层结构的化控塑造 | |
赵全志 | 河南农业大学 | 江淮北部新型再生稻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 | |
赵闯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气候变暖对全球主要作物产量的影响 | |
郭文善 | 扬州大学 | 稻茬小麦高产高效途径与关键技术 | |
唐湘如 | 华南农业大学 | 香稻增香增产关键技术创建与应用 | |
曹凑贵 | 华中农业大学 | 水稻生产碳中和及低碳稻作体系 | |
景立权 | 扬州大学农学院 | 稻米食味品质对环境CO2浓度及温度升高的响应机制分析 | |
程方民 | 浙江大学 | 温氮互作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生态生理特点 | |
曾勇军 | 江西农业大学 | 双季优质稻品质形成特征及栽培对策 |
4. 信息与智慧农业分会场(召集人:朱艳 李慧慧)
按姓氏笔画排序
照片 | 报告人 | 工作单位 | 报告题目 |
王喜庆 | 中国农业大学 | 玉米表型机器人——可感知、可观察 | |
甘祥超 |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| 水稻群体结构变异关联分析方法学研究 | |
由天艳 | 江苏大学 | 农业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传感分析 | |
刘良云 |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| 叶绿素荧光遥感原理与农业应用 | |
李英慧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大豆动态生长相关基因发掘 | |
李林 | 华中农业大学 | 生物大数据与智能育种初探 | |
张煜 | 湖南农业大学 | 基于人工智能与图像解析技术的智慧农业研究与应用 | |
陈阜 | 中国农业大学 | 气候智慧型农业:从理念到实践 | |
罗忠奎 |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| 华北平原冬小麦/夏玉米产量潜力与管理优化 | |
周志艳 | 华南农业大学 | 水稻智慧无人农场技术与实践 | |
周鹏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作物顺式调控元件的挖掘和利用 | |
徐云碧 |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| 大数据与智慧育种 | |
徐辰武 | 扬州大学 | 作物杂交种精准育种的多组学方法研究 | |
郭子龙 | 福建农林大学 | Natural variation revealed by crop phenomics and natural uORF variation | |
董大明 | 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| 农田土壤的现场高灵敏激光光谱传感技术 | |
程涛 | 南京农业大学 | 稻瘟病叶片与冠层尺度高光谱监测 |
重要日期
会议报到时间:
待定